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养结合受追捧
来源: | 作者:yuchengwenhua1 | 发布时间: 2018-01-26 | 42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7年3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多部门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健康老龄化面临的多项挑战。伴随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而且,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照料者缺失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数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从事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残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没有制度性保障来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它将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把老年医疗健康服务放在首位,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有机构统计,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涉及"医养结合"的重点政策超过10个,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
  在丹麦、瑞典等国家,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已经运营多年,已经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和经验。我国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时间不长,但这样一个为了满足刚性需求的朝阳产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曾详细论述了以下4种形式。
  1、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可以开办养老服务。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
  2、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国家卫计委印发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门槛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很多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医养结合难落地,关键在"医"
  
  有分析认为,未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主流将是以"医养结合"为运作模式,通过养老机构与医院进行合作,实现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养老产业的对接。但从实际效果而言,医养结合的美好愿景仍未落地,很难在养老机构找到具有专业背景的医护从业人员,难以获得理想的医疗与养老服务。那么问题症结在哪儿?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社区健康委员会主委鲍勇和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医养结合的痛点和难点在于"医",换句话说就优质的医疗资源进不去养老机构。朱恒鹏撰文指出,居家和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是主体部分,但恰恰这个方面问题最大。居家的老人,目前难以在社区获得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更何况上门的医疗服务?
  的确,在医疗方面,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医疗还处于医务室的诊疗水平,仅能解决老人常规健康监测、基本医疗护理、临床处置等日常问题,对于疑难复杂疾病、合并症的诊治、危急重症的处理,其配套的诊疗设施、诊疗水平、转诊能力是严重不足的,老人生病依然需要去综合医院就诊。但综合医院看病难,挂号难,就诊简单,老年病并不能一次解决,多次往返让人疲惫。医疗专业度底是医养结合的一大短板。其次,在服务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老人渴望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与设施。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还比较初级,老人难以在这里延续亲情,延续社交,延续兴趣。更美好的老年生活不应该只是学会好好接受人生的命运归宿,而是应当用更积极的态度走完生命的完整历程。这可以看做医养结合的第二个短板。
  此外,医院没动力、医保有阻力等问题也在制约医养结合的推进和发展。
  
  想破题?需做好这些改革
  
  既然医养结合被寄予厚望,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医养结合面临的困境?总体来看,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建立强制性、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朱恒鹏给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取消非公立医疗机构区域卫生规划,放开包括诊所、门诊部在内的小型医疗机构的举办权,只要是有合格资质的医生举办医疗机构,取消前置审批,实施备案制和动态监管。
  第二,取消对公立社区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包括公共卫生补贴和家庭医生补贴。将这些财政补贴投入到基本医保和长期照护险中,同时将十二项公卫项目分类纳入医保支付和长照险支付,赋予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权,医保补偿和长照支付随着患者走,患者选择那家医疗或照护机构,医保或长照就支付给那家机构。
  第三,鼓励社会力量托管现有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大力推行社区医疗机构公建民营。
  第四,解决"医护不分"的问题。医养结合的实现最终要体现为"医护分离",也就是医院专注于急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短期住院业务。